小树妈妈 · MOTHER TREE

最近看人民日报的微博,被一条新闻触动到了。 新闻中说,广东湛江中考成绩公布,中考总分940分,湛江一中培才学校的“学霸”王柠允考了927分。而且这个小姑娘的语数外3大主课,都是120分的满分。化学、历史、体育三门功课,也都是100分。 女孩的优异成绩自然也引起了当地高中的注意。 据报道,廉江实验学校给这位中考状元提供了70万奖学金,还减免了3年大约1...
前不久,一个14岁的“天才少女”岑某某,登上了微博热搜。 让其“一夜成名”的原因,是她每天可以写300首词,2000首诗,15000字小说。 耀人的简历,更是让人为之一惊。网传岑某某简历但后来调查显示,“天才少女”的称号真的是名不副实。 究其原因,这些网红炒作的背后,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天赋的压榨与商业运作。 孩子有天赋是好事,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也能理...
前两天,我把女儿用到的一套练习册分享给了朋友们,觉得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,后台一个妈妈留言问: 这属于“超前教育”吗? 几轮回复后,我弄明白了这位妈妈的意思: 因为担心超前教育的危害,在女儿的教育上,她一向趋于“保守”,很多知识都不敢教,怕孩子学得太早,以后没了新鲜劲或积极性,也怕孩子童年太累,反倒成了累赘。 在“推娃要趁早”和“超前教育会磨损孩...
转载这几天,华为“天才少年”刷屏了。 今年的“天才少年”项目,在国内只选拔了2人,一个是张霁,一个是姚婷,两人都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。 张霁和姚婷之所以一毕业就备受瞩目,还因为这个项目的特殊性。华为“天才少年”,是任正非发起的一个项目。不是为了培养天才,而是真枪实刀的,拿出顶级薪酬,去吸引人才。 而“天才少年”的选拔,不同于华为一般职位的招聘,它独...
前段时间,长沙一个叫“罗汉”的孩子刷屏了。 而罗汉备受关注的原因是:他被爸爸要求每天户外运动两个小时,达不到,就不准做作业。罗汉没上任何补习班,一有空闲,他就在爸爸的带动下,学习很多户外运动。视频中,罗汉滑雪、攀岩、爬树、玩皮划艇、野外训练样样在行。9岁的他,体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他还参加过广东省天文大会,获得过大奖。8岁时,罗汉成为长沙第一位获得“...
开学才一周,我就陆续收到几个父母的求助: “我家孩子抗拒上学,老觉得读书没意思怎么办?” 这些求助里,孩子表现都是不愿意学习,得过且过,还不乏逃学经历。父母们最大的诉求,就是孩子能回归正常,不求成绩,但求能正常去学校。 去年,一个武汉妈妈,就很悲痛地讲述了女儿因为厌学,两度从初中退学,又两次返校的故事。 她的孩子原本成绩优异,初一下学期...
高考成绩陆续放榜。相信查分的那一刻,所有人唯一的念头就是:考个好成绩!有人查分数,像极了开奖现场:有人则一脸不信,分数好得直呼「假的吧」:有人定睛看完屏幕的结果,激动得猛锤桌子,喜极而泣:最让人叹服的,是广西考生孟瑞俊的「凡尔赛式查分」。

他本人是个学霸,查分的时候一脸淡定,总分 723,其中:
语文 133、数学 150、英语 147、综合 293。

我曾看过一份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发布的《青少年蓝皮书》,其中有一项关于未成年人的调查很值得跟大家讨论。
这项调查是: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 5 句话。
调查采用了儿童参与式调研,共发放了 1543 份调查问卷,覆盖了全国各个城市。
最终调查结果的前 5 句话分别是:
快去学习 / 快写作业
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
不许看手机 / 看电视 / 玩游戏
真没用 / 真笨
一天到晚就知道玩
为什么我们叫炎黄子孙,你的孩子,知道答案吗?
前段时间,这个话题登上了热搜。
我点开一看,是央视新出的宝藏综艺《典籍里的中国》,又更新了。
这档综艺,我们全家人其实一直在追,从大年初一到现在,也只有三期。
每期节目看下来,都是无比的感动、惊艳和震撼!连主持人撒贝宁也数次落泪。到目前为止,播放量已经超 2.5 亿,豆瓣评分 9.0!
还记得北大校长王恩哥在上任时说过:人一生应该结交「两个朋友」,其中一个是图书馆,而另一个则是运动场。
孩子除了学习课本的知识,如果能主动结交「阅读」和「运动」这两位良师益友,才会成就孩子的一生。
知乎上曾有人提问:日本学生考上东京大学相当于中国什么难度?
有位网友这样回答:日本近 5 年每年高考人数约为 56 万,但东大每年只招收 3000 个新生。而理科三类,是东京大学最难考的,只招收前 100 名。
最近看到过一段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的一段抖音。他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,无论在国内顶尖学府求学,还是在世界名校深造,都成绩优异,表现突出。
他的说自己 6 岁就背下了新华字典,可以说是神童了,自己老婆也是北大的。
按理来说,父母两个人的智商都挺高,加上丁教授自己就是搞教育方面的,论学识、论基因、论资源,丁教授自己的女儿都错不了
前几天收到一个读者的求助私信,她说现在孩子就是不肯好好练琴。在之前,她家的方式是奖励。孩子特别喜欢吃巧克力,所以如果孩子好好练琴,弹完给孩子一盒巧克力 + 10 块钱。
最近这段时间,孩子一到练琴的时间就嚷嚷:
我不要巧克力,我也不要练琴!她觉得很无奈,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,后来把练琴奖励提高到 100 块钱,女儿热情了几天,但最近又开始不好好练。其实,孩子没有学习动力,最主要的原因
前几天朋友转发给我一篇文章,里面的主题是现在鸡娃的隐患,会在 30 后集中爆发……朋友说自己也很矛盾,不拼,孩子肯定上不了好学校;另一方面也心疼孩子的辛苦,很担心孩子压力大。其实不少妈妈也跟我说过类似的焦虑,一边是「普高职高1:1分流」「寒门再难出贵子」的现实,一边是「青少年抑郁倾向偏高」「鸡娃隐患丛生」的报道……作为父母,谁都难免纠结。
这段时间,女儿正备战小升初。
关于孩子要上什么学校,走公办、民办还是国际路线学校的讨论,在家长群被频繁提及。

孩子小学 6 年,对于家庭经济、家庭条件这类话题,公开讨论的并不多。
可一到升学,这些问题就都摆在了明面上:
孩子想上什么样的学校,走什么样的教育路线,甚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跟家庭经济条件,都有着很密切的关联。
事实上,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,他的教育,就被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着。

头发凌乱、衣着简单,手提一瓶矿泉水,三个馒头……
这位「平平无奇」的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,这两天刷爆了网络
采访视频里,他这样介绍自己:

北京大学数学系 10 级本科生、14 级研究生,高中数学联赛山东省冠军,拿到过数学奥林匹克金牌,也因此保送北大。
网友对韦东奕的评论褒贬不一,有人听了他的获奖经历,直呼大神,佩服得五体投地:
英国文学家爱默生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: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里,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。
但现实是,有一些孩子知道自己去哪,并成功到达了自己想去的目的地。
而有一些孩子知道自己去哪,却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。
如果说,每一个成功的孩子,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。那么,看完下面三个孩子的故事后,我们就会明白:每一个梦想成真的孩子,都离不开这三步。
2867323921@QQ.com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工作时间:09:00—18:00
联系电话:400-800-6976
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金澳国际商业楼东门二层208